语文是什么? “语”是“汉语”;“文”是“文字”,是“文学”,是“文化”。但现今的语文课本仍然侧重“语”而非“文”。语文教育,有了文学的脉络,语文学习才更成体系;有了文化的渗透,语文学习的内涵才足够饱满。语文学霸们的共性是——侧重“文”而非“语”。
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,语文已经成为中小学课程体系里最为重要的学科,新的政策也对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语文学习早已不能停留在识字、阅读交际、写作这样工具性的层面。教育专家认为,学生需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、更广的认识,对优秀古典文学有更加深的理解,对中外著名作家和作品有更加广泛的涉猎。
总而言之,语文将更加重视对学生文学、文化素养的培育,帮助学生从小搭建合理的阅读结构,养成更加科学的语文学习习惯。这样的语文,才是一个兼具工具性和人文关怀的大语文。
孩子们想学好语文,其实没有捷径,他们需要在12岁以前,在学习的黃金年龄就搭建起国学启蒙、儿童文学、中外文学史文学写作的体系,以历史、人物、故事为线索,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。
那么如何构建这种能明显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系呢? 最近,北大中文系本硕连读学霸邵鑫,跟大家分享了他学习语文的技巧和方法:
首先,让语文变得轻松有趣,让孩子爱上语文。丰富的历史背景、妙趣横生的人物故事、旁征博引的知识讲解、轻松的课堂气氛,打破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式,激发孩子学习兴趣,真正爱上语文。
其次,需要打破常规,进行有效积累。孩子们在爱上语文后,定期阅读名著、翻译文言文和诗歌、完成小练笔或者摘抄仿写,能够加深孩子的文学功底并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。
第三,厚积薄发、笑傲应试。系统而精准的点拨加上扎实的积累,使得孩子能够笑傲应试。
最后,希望语文能让孩子成为有修养的人。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从来都不是以优异的成绩应对考试,而是要以贤者为友、以君子自居、以天下为己任,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。
还有很多学生家长存在的困惑是“我孩子读了很多书,但在当孩子运用、表达的时候,比如可能写作并没有很突出,考试也并没有很突出。原因是什么呢?”
其实语文学习有“四个板块”:输入—积累—运用—输出。很多家长会觉得输入了,自然就会有输出,那么中间就少了有效整理、定向练习等一些板块。所以,在语文学习中,需要强调积累和运用。语文学习一定要重积累,把真心喜欢的词和句,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积累下来,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录。
建议给孩子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,每天让他摘抄20个自己喜欢的词语,每周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,需要至少用上其中的15%。将此法连续用上3个月,孩子们的词汇量就会大涨。
2018-12
语文是什么? “语”是“汉语”;“文”是“文字”,是“文学”,是“文化”。但现今的语文课本仍然侧重“语”而非“文”。语文教育,有了文学的脉络,语文学习才更成体系;有了文化的渗透,语文学习的内涵才足够饱满。语文学霸们的共性是——侧重“文”而非“语”。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,语文已… [了解更多]
学乘优APP,由深圳市都来学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和运营,是学乘优学习管理平台的手机应用端。学乘优APP(安卓版),已经上线,欢迎大家下载体验!